2月3日,省司法廳領導連續對《如東優化法律服務供給 護航地方特色產業鏈健康發展》做法作出批示和肯定。省司法廳張曉偉廳長批示:“很好,各地司法行政機關都要主動作為,找準服務大局服務中心的切入點著力點,多做貢獻” ,省司法廳張亦軍副廳長批示:“請廳律工處收集并調研此類圍繞產業鏈強化服務的做法,以利推動服務優化” 。
如東縣是全國首批“國家綠色能源示范縣”“國家火炬海上風電特色產業基地”,擁有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75家,截至2022年底,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達560萬千瓦,約占全省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的四分之一,以風力發電為主的新能源發電項目為電網輸送清潔電力超過134億千瓦時,占全縣全社會用電總量156%以上。
如東縣司法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突出“三全”優化法律服務供給,為特色產業鏈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全要素解憂強鏈
會同行政執法部門及相關行業協會、商會,共同打造“產業鏈+法律服務”聯盟,吸納法律服務、調解、仲裁、公證、會計、金融等專業力量,建立風電產業法律專家庫,為產業鏈發展提供全周期專業服務。
加強與縣“鏈長制”牽頭部門對接,由局領導帶隊,深入江蘇海裝等風電設備生產、安裝、測試、維護等上下游企業,通過開展法治體檢、法律顧問服務等形式,有針對性地滿足企業法律需求,常態化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法治體檢、法治講座、法律文書審改等服務。引導公證參與風電企業知識產權維護服務,深入企業了解公證需求,制定知識產權事前預防、事中保護和事后救濟方案。加強法治調研,對沿海風電場逐年增加、離岸更遠、海上運維船舶管理難等問題,積極向縣政府建言獻策,助力出臺《如東縣海上風電運維安全管理規定》,不斷提升海上風電運維安全管理水平。
全方位解惑固鏈
組建法律團隊,深入江蘇新能海力等風電產業鏈上企業進行風險識別調查,收集企業現有規章制度及內部文件,排查企業潛在法律風險,幫助完善企業合規制度體系。
加大涉外法律服務供給,定期開展風險預警、法律提示,護航風電產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2022年2月,縣律師協會會長史建功在為重通成飛法治體檢中了解到,該企業擬為某烏克蘭風電場生產4億元的風車葉片,已生產出近1億余元產品后,針對俄烏局勢,及時發布風險預警,減少企業經濟損失。
縣企業信用糾紛調委會在為某風電設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用體檢時發現,該企業存在一條歷史失信記錄,主動進行信用修復提醒,通過完善資料、指導申報等環節助力企業修復信用,并引導企業誠信經營,該企業于2022年11月通過南通市信用管理貫標示范企業驗收。
全時空解紛護鏈
對風電企業提出的清欠債務、公司治理、知識產權保護等疑難問題,組織在該領域有專業特長的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進行疑難會診,幫助12家企業解決買賣合同糾紛、清欠追索應收欠款等問題。
完善涉企糾紛排查、分析研判、風險預測等矛盾糾紛預警機制,針對2021年海上風電“搶裝潮”結束后企業產能過剩、冗員等情形,及時引導企業依法依規處置,減少用工糾紛發生。
完善鏈上企業糾紛聯動化解機制,對重大矛盾重點攻關突破。2022年2月,江蘇某科技公司因某員工上班時間突發疾病,送醫就診40多天后死亡,員工家屬索要巨額賠償問題向屬地司法所求助,調解員及時向家屬講解工傷政策,勸導理性尋求補償,歷時五晝夜促成雙方和解,維護了企業安全穩定。